四川日报刊登“农村产权交易的喜与忧”报道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1-11 15:28
农村产权交易的喜与忧
1.54亿元,这是内江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截至2015年12月10日线上挂牌成功交易的金额总数。
作为在全省二级城市中率先成立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自2013年挂牌营业以来,业务数据稳步上升,2015年挂牌成交量是2014年的3倍多。然而,近日该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成绩的背后,也有传统交易习惯难以改变、传播范围较窄等隐忧。
□郭飞 本报记者 张啸
喜 线上流转土地,农民得利
2015年12月28日,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潘家坝村,村民张克炳正在路边的地里忙碌。这块种了几十年粮食的土地,被整理后将种上莲藕。
一 个多月前,潘家坝村70家农户向内江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提出申请,将5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挂牌出租。该中心在内江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上发布流转信息,并 成功找到投资者,55亩地将栽种莲藕、养泥鳅和青蛙等。“土地租出去,不仅有租金拿,还能给老板打零工赚钱。”张克炳笑着说。
潘家坝村的 线上流转,是内江农村产权交易的成功案例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10日,2015年交易中心在网上共挂牌项目104宗、成交80宗,流转土 地面积2.66万亩,交易金额1.54亿元。“一开始,潘家坝村民对线上流转的方式并不接受,觉得程序繁琐。我们派专人帮忙准备各种资料、核对信息。经过磨合,村民觉得我们服务周到,签的合同也正规,不必担心出现‘后遗症’。现在,村里主动找我们谈合作,已经通过线上平台成功流转5宗土地了。”交易中心负 责人何庆说。
忧 线上交易占比低,习惯难改
打开百度,搜索“内江农村产权交易网”,点进去后,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一目了然。但是,该平台却面临点击率不高、群众知晓率低的尴尬。
何庆说,虽然纵向比,中心这两年的挂牌量和交易额明显提升,但线上流转的土地总量只占全市实际流转土地总量的4%。大多数农户依然习惯与投资方直接商量流转事宜,像潘家坝村这样主动通过中心进行线上交易的太少。
此 外,交易中心搭建了市、县、镇、村4级流转信息平台,广泛收集土地流转意向。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问题。“受运行经费限制,市、县两级是交易中心直接 派人负责,而镇、村这两级主要由涉农单位的人兼职。这就会出现镇、村两级工作不积极、不规范的情况,难以收集到土地流转意向。”何庆说。
从交易数据看,投资方集中在内江本地及周边地区,外地老板基本没有。这说明“内江农村产权交易网”受众面过窄,能看到土地流转信息的潜在投资方偏少。
探 对接成都,平台共享
2015 年12月4日,内江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签订合作协议,将实现平台共享,内江流转的土地也可以到成都挂牌流转。“对于内江来说,农村产 权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与成都的合作,能有更多的潜在投资方看到土地流转信息,是解决买方问题的有益探索。”何庆说,目前交易中心正与成都农村产 权交易所进行系统对接,有望今年在成都挂牌流转。
同时,交易中心还在激发镇、村两级农村土地流转员的积极性上进行了探索。“主要是与各个乡镇进行沟通,请求支持。同时,挤出资金对镇、村两级农村土地流转员进行物质激励,并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
除此之外,交易中心还将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挖潜力:主动为投资方出具鉴定,以此为基础到农业局申请到土地经营权证后,可申请银行抵押贷款;监督双方合同履行,避免出现“遗留问题”;免费为双方提供政策咨询、土地信息搜集、完善资料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