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农村产改:拓宽农民群众致富路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10-12 15:57


农村产改:拓宽农民群众致富路

   盘活沉睡土地资源,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

  随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全市广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我市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努力走出具有内江特色的农村改革路子,更好地推进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夯实基础

  提前一年为土地换领“身份证”

  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内江的“家底”其实并不丰厚。

  全市农民人均耕地仅0.58亩,农村产权流转不畅,资产大量“沉睡”,农民缺少财产性收入,城乡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等问题日益突出……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内江怎么办?

  2012年9月,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拉开序幕。同年12月12日,隆昌县古宇村村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领到新的产权证。随后,在市中区太平寺村、东兴区建设村、资中县平安寨村和威远县船石村,一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热潮相继拉开。

  内江独创出 “三自一引”村民自治方案,土地确权方案、土地流转、集体收益分配等全村重大事项都由农民以自愿、自主、自治的方式讨论决定,党委政府加强引导,变“代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各地村民热情高涨,确权颁证工作得以高效推进。

  按照计划,今年全市将全面完成所有村组的“五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前1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今年5月,东兴区柳桥乡牛厂村25.02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作价联营,这是我市首宗集体建设用地与工商资本实现了合作,为深化农村“产改”,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为土地找市场,为资金搭平台。我市开通了农村产权交易网,实行市、县、乡(镇)、村联网运行,借力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主动融入全省产权交易市场。在农村产权交易网上发布流转指导价,制定流转程序表,推动产权高效、规范流转。

  今年以来,全市通过交易中心流转土地2万亩,沉睡的土地资源得以盘活。

把握关键

  创新探索多种农业经营体系

  深化农村改革,绝不能仅仅限于让土地摆案待租。

  如何充分释放土地流转的活力,内江各地开动脑筋,摸索出一个个适宜自身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

  2013年10月以来,市中区尚腾新村村民自愿以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成立土地合作社和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用土地作价入股,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三化”新路。今年,尚腾新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三化”模式将增加收益100万元。

  在威远县,“农业BOT”模式让连片贫地长出万亩无花果。通过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签订订单、盛产期后无偿交给农户的发展模式,威远县目前已发展无花果3.5万亩,新增核桃、佛手等产业1.5万亩。威远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为“中国无花果之乡”。

  内江还积极探索“三统三保”模式。加快推进应季粮经作物规模化经营,业主流转土地后,由农户自愿向业主认种土地,采取统一土地整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和保土地用途、保价格兜底、保租金收益,既壮大了产业又免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三统三保”模式,全市发展优质水稻、秋葵2200多亩。

  此外,我市还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1~8月,全市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合作社62个、家庭农场186个和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倾力服务

  为推动农村改革提供强力引擎

  深化农业改革,配套服务不能落下。

  我市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农村发展提供各类服务。

  2015年2月,国家正式下文认定内江农业科技园区为“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是我市摘得的第一块高新技术“国”字号招牌。

  “国”字号招牌的背后,是一批重量级的农业科技企业和高效的成果转化运用。

  目前,“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与四川大学等10余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果类废弃物资源化、数值仿真等3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博士生工作站、1个硕士生工作站和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今年以来,全市已成功申报农业科技专利36项。

  在内江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内,建立了1个省科技特派团工作站,柑橘、动物药业、天然有效物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200余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9个市县科技特派员团队,水稻、小麦、肉鸡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帮助科技成果转化无缝对接。

  电子商务在内江农村也“大展拳脚”。我市建立起全省第一个大宗农产品电商平台“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全省第一家线上销售农机电商平台“四川农机购”、全省第一个水产电子商务平台“渔网天下”。

  县域品牌电商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也在不断加快建设,今年全市将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400个,明年实现全覆盖。1~7月,我市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3.9亿元。

  为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我市组建了内江市农村商业银行指导全省首批农村资金互助社——内江江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今年已发放贷款46笔、207万元,农村融资难问题进一步破解。

多项试点

  努力创造更多农村改革“内江经验”

  改革的步伐,向来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得益于内江在农村改革工作中的先行先效,更多的国、省级试点项目瞄准了甜城这块热土。

  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市中区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稳步实施,探索引进工商资本参与土地收储。供销社改革初见成效,市中区万亩无公害榨菜种植基地改扩建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新突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明年将实现全覆盖。

  隆昌县大力推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在增加土地流转收益、农户房屋财产收益和集体资产收益等方面求突破。今年上半年,隆昌县试点村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为5.6%,比全县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试点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55元。

  另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三个试点县(区)大力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先后制定出台农村产权融资风险补偿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三权”抵押。1~8月,全市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4笔、2000万元。

  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面对300多万农民奔小康的致富愿望,我市正在积极再探索、再创新,努力创造更多的农村改革“内江经验”,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记者 李仁胜)